溃疡性结肠炎不能因噎废食,营养充分是治疗的基础。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胃肠功能紊乱,机体无法正常消化或吸收食物营养,身体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使自我修复溃疡的能力下降,导致病情经久不愈。
而营养不良主要是患者过度的饮食限制,使营养减少导致,在日常饮食管理与临床护理中单纯控制疾病的饮食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需建立既保证营养充分又有利控制疾病的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研究表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不仅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还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针对性营养干预是根据患者病情、食物过敏情况、年龄以及性格特征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维生素、热量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促进肠道的吸收,减少胃液的分泌,改善腹泻以及腹痛等临床症状。
患者应在溃疡疾病急性发作被基本控制后进行饮食营养干预: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甄别食物过敏情况、考虑年龄以及性格特征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种类和形式,选择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以及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食物,禁止食用芥末、葱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用萝卜、芹菜等根茎类多渣食物。
根据患者对不耐受食物结果划分禁止食用、可替代食用以及安全食物,在患者不耐受状况完全消失或好转后,循序渐进的逐步添加不耐受食。
患者在饮食营养干预时,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及对食物的过敏反应、不适症状等,并总结经验,及时与医师沟通,做出改进,指导患者进食足够热量、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食物,促进病情的恢复,增强体质,避免引起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不利疾病的恢复。
目前,日本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谷物胚芽酚类与类黄酮活性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的异常隐窝灶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胚芽的多酚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细胞信号传导和肠道微生物等方式来改善肠道通透性。
在肠内粘膜保护机制中,谷物胚芽中的多酚能减少肠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来抑制上皮细胞凋亡,从而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减轻肠道损伤并起到修护肠道粘膜溃疡损伤的作用。
因此,基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日常饮食调理,天然纯米胚芽具有作为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治疗的潜力,特别是其营养对人体的亲和性与低过敏性非常适合炎性肠道患者的长期辅助治疗,是患者自我饮食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科学的营养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提高营养等级,对减少症状复发,促进溃疡愈合有重要的作用。